作者:方飛君
2014年清明節,是我省優秀干部畢世祥、文建明、蘭輝、王加林、申吉榮長眠后的第一個清明節,當地干部群眾以各種方式懷念他們清明節的懷念。(4月4日 四川日報網)
清明節與懷念是聯系在一起的。清明節到來之際,讓人們又懷念起我省優秀干部畢世祥、文建明、蘭輝、王加林、申吉榮。2014年清明節,是他們長眠后的第一個清明節。在這五名優秀干部工作過地方,當地的黨員干部和群眾以及他們的親人,用各種紀念方式,呼喚著他們的名字,追思著他們平凡又感人的事跡。閃光的事跡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他們走了,卻依然在人們心中活著。
在筆者看來,這些逝去的同志之所以會常在人民心中,是因為他們的為民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生動呈現出共產黨人的高貴品質,都是人民認可的好干部。并且,這種品質也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激勵著全省黨員干部沿著他們的足跡繼續前行。
所以,在筆者看來,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選出“好干部”才是順應民意的最終結果。而要確保選出“好干部”則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拒絕“望遠鏡”,確保選真實“好干部”。一個干部能不能干、清不清廉、與群眾是不是打成一片,都需要做出準確、客觀和深刻的評價。所以,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來深入了解干部才有發言權。
二是重練“平時功”,確保選真能“好干部”。由于考察識別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時。因此,必須要積極推行干部日常走訪制度,主動深入班子、走近干部,全面真實了解班子成員履職情況,從而準確識別干部、科學評價干部,真正將“好干部”選用起來。
三是多打“群眾牌”,確保選真德“好干部”。干部好不好,群眾心里有桿秤;干部能不能用,要看群眾認不認可。所以,群眾口碑實際就是檢驗干部的“試金石”和“顯微鏡”。為此,要加大對干部八小時外生活圈、交友圈、家庭圈的考察力度,深入到干部的工作單位、居民小區、左鄰右舍去聽真言、摸實情,切實把干部表現了解和掌握準,使“群眾公認”這把尺子不變形、不失真。(方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