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_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_japan护士性xxxⅹhd_日韩另类_欧美一级在线观看_男女羞羞视频网站18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關注 > >> 內容頁

快資訊:研究“地球科學”有何重要意義

2023-03-15 07:06:44 來源:北京日報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提出了“關于將中學地理課程升級為地球科學課程的提案”,他直言:“現行中學地理課程缺少地球科學整體視野,難以容納其他分支學科內容,無法適應高校對地學人才早期培養的要求,問題和矛盾十分突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實近幾年來,幾乎每年都有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提出構建地球科學課程體系的建議,那么,地球科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科學?它納入中小學教育課程,對于我國科技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1 自然科學的六大支柱之一

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自然界,它有六大支柱,分別是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

作為六大基礎科學之一,地球科學是認識行星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自然科學,主要以地球系統(包括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間)的過程與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為研究對象。它包括大氣科學、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物理、地球化學、海洋科學等分支學科,以及在各分支學科基礎上集成發展出來的地球系統科學——

大氣科學:研究地球和行星大氣中的各種現象及其演變規律,并利用這些規律為人類服務;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地質學:研究地球和行星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征、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主要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

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物理:通過地震、彈性波、重力、磁、電、熱等物理方法,研究地球和行星內部以及日地空間的物理過程;

地球化學:是地質學與化學相結合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地球和行星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和化學演化規律;

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

地球系統科學:以全球性、統一性的整體觀、系統觀和多時空尺度,來研究地球系統的整體行為。

地球科學雖然看起來內容龐雜,但與我們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甚至息息相關,從人們佩戴的黃金首飾,建筑用的沙、石、水泥,到吃的食物都來自地球資源,氣候變化、天體運行也時刻影響著人類。因此,地球科學其實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科學。

2 提升青少年地球科學素養

15世紀至17世紀的地理探險和大航海時代,使地理發現層出不窮,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得到了很大提升。西方國家在中小學開設地理課,傳授經度、緯度、地貌、植被、氣候、地圖等實用地理知識。我國中小學系統地開設地理課始于清朝末年的“癸卯學制”,新中國成立后小學階段開設常識、自然等課程,中學階段開設地理課。1979年,我國高中曾分設“地球科學”和“經濟地理”兩門課程,1982年后合并為“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作為地球科學的分支之一,地理學以綜合性和區域性為主要特色,主要研究地球表層及人地關系,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乃至工程技術之間的一座橋梁,在學校教育中,為我國青少年普及地理知識、擴展地理視野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開始面臨資源短缺、環境破壞、災害頻發等現實問題,不僅需要專業地質院校培養專門人才,還需要努力提升決策者、普通公眾和青少年的地球科學素養。而青少年的地球科學素養,大多來自學校的學習培養。現今我國中小學在地球科學方面的教育,仍以自然、地理知識為主,與高等院校對地球科學人才早期培養的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

地球科學素養,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不可量化,為便于理解,可以視其為了解地球真相與規律的能力。

地球是宇宙中一個神秘而美麗的星球,它擁有無數的自然奇觀以及與生命相關的秘密——地球形成于約45億年前,由各種宇宙物質組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高8848.86米;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其面積約1.65億平方公里;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巨大的生物恐龍,經歷過多次物種滅絕和更替,現有約800萬種不同的物種;人類活動如森林砍伐、工業排放等,對地球環境造成了極大影響……了解這些關于地球的真相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和保護這個星球。

地球科學是一門理論性、應用性都很強的自然科學。從理論性上來說,它承擔著揭示自然界奧秘與規律的使命。從應用性上來看,它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如何適應、利用、保護自然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比如,地球科學在尋找、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中起著巨大作用(自然資源主要包括能源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還可以幫助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并通過掌握自然災害的規律與其作斗爭。

所以,學習和研究地球科學對正確認識自然界、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起著重要作用,對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也具有促進作用。當代自然科學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論問題,如天體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問題,最后得到解決都離不開地球科學的研究。

3 “地理”升級“地球”擴大空間視野

青少年對地球和宇宙充滿興趣,樂于在大自然中進行探索。2019年,歷時80天、吸引120萬青少年用戶參與的科學看點興趣大調查結果顯示,在青少年最感興趣的十大科學話題中,黑洞、地球二氧化碳回收、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太空望遠鏡、古人類研究等紛紛入選,占到一半以上。這充分說明,地球與宇宙科學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

地球科學是中小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載體,我國目前設置的地理課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從課時比重上來看,我國現行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課時較少,初中地理分為4冊,地球科學相關內容為39課時;高中地理地球科學相關內容為36課時。而俄羅斯教材中地球科學相關內容為204課時、日本為210課時、澳大利亞為220課時、美國紐約州為168課時。

從學科覆蓋面上來看,我國中學地理課程的學習內容深度較淺,沒有涵蓋地球科學的豐富內涵,缺少地球科學整體視野及對地球表層氣、土、水、生物圈層相互作用和聯系的分析,更缺少天文和航天的相關內容。比如,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生命是如何產生和進化的?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生命?這些問題都是地球與宇宙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青少年十分關心的話題,但中學地理涉及不多或沒能深入剖析。

另外,從實用性上來看,我國地理課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不夠緊密,探究與實驗較少,內容設計與趣味性不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大部分學校沒有專門的地球科學教室和地球科學實驗室,沒有配備望遠鏡、三球儀、天球儀等教學實驗設備和數字資源,沒有開展觀星、野外科學考察等體驗活動。

豐富多彩的地球科學課程,應重視科學原理和方法、地球科學與生活的聯系、自然和生態災害產生的原因以及全球變化等內容,致力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動手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廣泛接觸大自然,才能領略地球與宇宙的神奇,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訓練生存技能、提高創新創造的能力。

2013年3月,地球科學領域多位院士、專家致信國家相關機構,建議修改課程名稱,擴充地球科學基礎的學習內容。隨后進行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吸收了一部分專業意見。2019年3月,中國地質大學組織召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與系統構建中小學地球科學教育課程體系研討會”,與會代表一致建議轉變地理課的課程理念,加強中小學地球科學教育。

我國是全球面積第三的大國,更是地貌和氣候最為多樣和復雜的國家。地貌主要包括丹霞、雅丹、黃土、喀斯特以及海岸、河流、冰川、風積、風蝕等;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山高寒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等。如果將地理課中的人文地理內容,納入視野更廣闊的地球科學課(包括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古人類等內容),通過觀點和事實的相互驗證,會使結論更有說服力。因此,在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下,將地理課升級為地球科學課,有利于中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擴大空間視野,弘揚愛國主義,通過深入認識中國,更加熱愛中國。

4 蘊含大量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

日月天地,江河湖海,山川草木,鳥獸蟲魚,這就是我們的家園——地球,一顆生機勃勃的星球。或許在你看來,這一切皆“理所當然”,然而,如果將目光轉向宇宙,你會發現地球是一顆非常獨特的行星。

宇宙這個超級大家族中有無數顆星星。發光發熱的是恒星,圍繞恒星轉的是行星,圍繞行星轉的是衛星。從上世紀90年代起,天文學家發現絕大多數恒星周圍都有行星,其中也有一些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但至今尚未在宇宙中發現其他有生命的星球。可見,地球的形成是宇宙中的一個奇跡,而生命的出現,是地球上很多奇跡碰巧湊到一起的偶然結果。

經過數千年的探索,人類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已經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知識庫。比如,晝夜變化意味著將看到一次日出、一次日落,這是地球繞著地軸自轉一圈的結果;四季輪轉,歷時365天,這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結果。我們確認,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太陽也不是。太陽與周圍的8顆行星及其衛星,還有難以計數的小天體,共同組成了浩瀚宇宙的一個角落——“太陽系”。

中小學是科學啟蒙的重要階段,也是未來科技人才培養的早期階段。地球科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精神世界的豐富大有裨益。中小學地球科學教育有利于學生建立時間感和空間思維,還承擔著普及天文和航天知識的任務。晝夜交替、四季更迭、月相變化、斗轉星移等周期性的自然現象,是地球運動的結果,也是人類認識時間和計量時間的手段。從地球和月球組成的地月系到太陽系,再到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空間尺度越大,我們對地球所處宇宙環境的認識就越準確。

首先,地球和宇宙的超大時空尺度,將深刻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宇宙是一個天然的巨型科學實驗室,地球和宇宙中劇烈的能量釋放、超長的時間跨度、超大的空間尺度,超越了學生基于身邊事物的認知能力。因此,清醒認識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實處境,客觀認識人類在地球和生命演化過程中的歷史階段,掌握自然規律,是把握人類未來命運的唯一途徑。

其次,學習地球與宇宙科學,有利于學生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地球與宇宙的研究,是實現人地和諧的關鍵。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人類社會面臨著一系列全球性的挑戰,如環境污染、資源枯竭、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全球氣候變化等。通過學習地球與宇宙科學,有利于學生理解并認同國家為解決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采取的措施,主動踐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最后,地球和宇宙領域蘊含著大量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有利于激發好奇心,啟迪想象力,提高學習興趣。深空、深地、深海是前沿科學的代表,太空探索是人類認識地球和宇宙的重要手段。借助在地面和太空中的各種望遠鏡,可以觀測到遙遠的星云、星系和恒星等,以及無法直接探測到的黑洞、暗物質、暗能量等。借助航天技術,把探測器送入太空,就能實現對地球的遙感探測和對太陽系各類天體的探測。由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往往十分艱難,一旦突破,必將顯著提升人類的技術能力,拓展生存空間。而這些技術向民用轉化,還可以造福人民,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

延伸閱讀

怎樣構建地球科學課程體系

近幾年,不斷有地球科學專家、兩會代表委員提出“加強中小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教育”的建議,總結起來,他們的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

1.將中學地理課升級為地球科學課。

2.編寫地球科學教材。組織地球科學領域的院士專家深入論證課程名稱、學習內容、教學方式等,作為指導中學地球科學課程建設的重要依據。在此基礎上,盡早編纂和出版一批適合全國使用要求的地球科學教材。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中學地理課程現有師資以師范大學地理專業畢業生為主,缺少對天文、地質等相關學科的了解,建議通過繼續教育和職后培訓,提升地球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4.開發課程資源。改造地理教室和地理實驗室,開發一系列教學實驗設備和數字資源,讓學生廣泛接觸大自然,領略地球與宇宙的神奇,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創造能力。

關鍵詞:
分享到: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01-2013 www.xdrtrxr.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時尚網 版權所有

聯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粵ICP備1802578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未經吉中國時尚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鏈接 | 合作伙伴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av在线 | 久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 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忘忧草 |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 伊人网亚洲 | 久久99国产精品 | 操操网| 91久久香蕉国产日韩欧美9色 | 黄色地址|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精品电影 | 成人黄色电影小说 | 看男人操女人逼 | 日韩精品久久理论片 | 国产96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视频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片 | 亚洲精品a |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视频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丝袜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欧美日韩三区 |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午夜小电影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免费看av大片的网站吃奶 |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爽 |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 | 最新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精品成人国产 | 欧洲一级免费 | 人人av在线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 精品视频免费 | 精品久久久久av |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