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蕩的市場行情中,量化產品以其分散投資、對沖風險、指數增強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國海證券近期推出“國海專「+」”系列視頻節目,首期內容就聚焦《量化,智能時代的投資博弈》這一主題,邀請國海證券資管量化投資部總經理汪鑫、國海證券金融工程與財富管理研究首席分析師李楊、上海北外灘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佳三位重磅嘉賓一起分享量化投資熱背后的深度思考。
持續有效的策略迭代是跑贏市場進化的關鍵
(資料圖)
“持續有效的策略迭代是跑贏市場進化的關鍵!”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統計與金融系的汪鑫有著技術派特有的直爽。
通過量化投資來獲取超額收益是當前的主流投資策略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超額收益是不會衰減的。想要持續獲得超額收益,量化投資的策略就沒辦法“一招鮮,吃遍天”。
通常情況下,當超額收益的規模變大時,超額收益就會變少。不過,汪鑫認為,這種現象并不可怕,反而超額收益的衰減意味著市場有效性的提高。這個市場有效性提升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在汪鑫看來,量化從業者的宿命,就是要不斷開發新策略、不斷做有效迭代,才能夠不跑輸市場進化的速度。他認為,沒有好的資產和差的資產,只有好的策略和不好的策略。
在談及國海證券資管的量化策略是如何迭代的問題時,汪鑫介紹說,從大類上看都是多因子策略,但是從因子的輸入端以及側重點上面來看,國海證券資管的策略與其他的量化產品存在明顯的底層細分差異,更多的是強調中低頻的基本面因子。當然,在策略迭代的過程中,也會不斷開發和融合優秀的價量因子,這樣才能讓邊際增量最大化。
李楊也指出,超額收益的本質就是一個在獲取超額收益手段上的持續迭代過程。是不是能夠持續地、有效地通過迭代的方式來實現、適應當下市場環境的投資策略,是能否獲得相對穩定的超額收益的關鍵。
量化投資的關鍵不僅僅是策略更是紀律和規則
量化投資在國內出現伊始,就伴隨著一些誤解發展至今。“量化投資脫離公司基本面”、“屬于單純的統計套利”、“量化投資就是高頻交易”等都是較為常見的誤解。在討論中,三位嘉賓在澄清這些誤解的同時,也強調了量化只是眾多市場投資策略中的一種,它更像一支散彈槍,通過范圍更廣的因子選擇,從而在廣度上實現超額收益的獲取。
李楊強調,不能簡單地把量化投資看作統計套利,它的背后有很深的資產理論基礎。他認為,主觀投資和量化投資其實是在不同的要素之間做選擇。“把其抽象成三個關鍵詞。一是策略化,需要去相對成體系的策略來實現和挖掘量化投資的框架,獲取收益的穩定性和確定性。二是紀律化,策略一旦生成,執行的是由紀律化結構所形成的執行。三是規則化,挖掘長期或者相對穩定的規律和規則,由這些規則所驅動尋找市場上的一些交易和定價的機會,來實現收益的累積。”
何佳認為量化本身的分散性是能體現現代金融學和價值投資的雙重思想,“我覺得金融本來就是‘ 散彈槍 ’,是把所有的資產都拿來都看,然后形成一個定價體系,這是現代金融學的核心。傳統價值投資他們講的是一個滑雪道的概念、道又長、雪又厚,這兩者實際上可以結合起來。而量化投資實際上就是這種(結合)的體現。”
汪鑫表示,“量化對沖”是“量化”和“對沖”兩個概念的結合。量化對沖產品是風險較低、收益較為穩定的投資品,它通過反向交易實現多空對沖,對沖系統性風險,強調股票組合收益。表面上看,量化投資經理并沒有做大量的現場調研,但實際上,他們是從更多的因子角度,而不僅僅是市值、價值、成長這些角度去分析一家公司。“我們去找到更多的類別,再去做一些組合和尋找規律。”
“國海專「+」”系列對話是國海證券踐行行業文化建設,傳達公司專業專注、全心全力品牌理念,打造特色公司文化品牌的一檔微記錄、輕訪談類視頻欄目,將圍繞量化投資、固定收益、她財富這三個話題進行思想交流和觀點切磋。過去幾年,國海證券資管量化團隊持續以嚴明的投資紀律踐行可持續的絕對收益理念,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力爭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
風險提示:“國海專「+」”系列視頻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國海證券力求本視頻所涉信息準確可靠,但并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任何保證,對因使用本視頻引發的損失不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