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公示,確定劉嘉麒、王擁軍、楊伯鋼等10人為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并作為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
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相關資料圖)
熱烈祝賀“最美科技工作者”!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最美科技工作者”中有4位是科學出版社的作者。本期特別精選了這4位科技工作者在我社出版的部分優秀著作,以進一步展示他們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排名不分先后)。
劉嘉麒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內容簡介
本書是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的子課題 “云南騰沖火山-地熱-構造帶科學鉆探選址” 實施以來全面系統闡述其研究進展的一部學術專著。本書在大量原始數據和資料的基礎上, 通過火山學、 巖石學、 礦物學、 構造地質學、 固體流體地球化學、 地質年代學、 遙感地質學等多學科交叉和綜合研究, 系統地總結了在云南騰沖地區構造、 花崗巖、 火山巖、火山氣體及熔巖流古高程計、 火山巖漿系統、 地熱異常綜合地質特征和成因特點等諸多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進展和創新成果。
內容簡介
本書是劉嘉麒院士從事地質研究60年來已經發表的學術論文的代表作選集。根據他的主要研究方向,選擇了火山地質、同位素地質年代學、火山活動與災害、火山作用與油氣成藏、瑪珥與瑪珥湖、玄武巖纖維、第四紀地質與環境、第四紀地層、第四紀定年、瑪珥湖古氣候記錄、環境演化與人類生存等方面的代表性論文。此外,書中還配有劉嘉麒學術成長階段的一些照片,以及發表的論著目錄等。
王擁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內容簡介
《神經系統單基因病診斷學》由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系統單基因病診斷中心及精準醫療研究中心和華大基因聯合編寫,分為上、中、下卷,共包含1545種神經系統單基因病。本書系上卷,含496種神經系統單基因病。每種疾病都包括臨床診斷和基因診斷兩部分,其中臨床診斷部分由疾病概述、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病理表現、受累部位病變匯總等構成,基因診斷部分由疾病基因概述、基因對應蛋白結構及功能、基因突變致病機制、目前基因突變概述等構成。
內容簡介
本書共包含204種導致腦血管病的遺傳性單基因病及部分腦白質病,既有卒中引起的腦血管病,又有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塞、凝血功能障礙、脂蛋白代謝障礙等引起的腦血管病。每種疾病均按照概述、受累部位病變匯總、基因及致病機制的模式編寫。書中所包含的疾病按照致病基因統一排序;同時,在文前列出了致病基因目錄和疾病分類目錄以方便讀者查找。
內容簡介
本書共包含199種導致腦血管病的遺傳性單基因病及部分白質腦病,既有卒中引起的腦血管病,又有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塞、凝血功能障礙、脂蛋白代謝障礙等引起的腦血管病。每種疾病均按照概述、受累部位病變匯總、基因及致病機制的模式編寫。書中所包含的疾病按照致病基因統一排序;同時,在文前列出了致病基因目錄和疾病分類目錄,以方便讀者查找。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世界級神經內科學經典專著,由著名神經內科專家王擁軍教授領銜翻譯,多名神經內科專家共同參與,全書包括6部分58個章節,分別闡述了神經病學概論,神經疾病的臨床表現,神經系統疾病,慢性疲勞綜合征,精神障礙,酒精和藥物依賴。
田宗漱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了力學研究者在軸對稱有限元方面的工作,部分反映了作者的研究成果。書中不僅對現在廣為應用的單場變量位移元進行了總結,關鍵在于系統歸納篩選了近些年發展起來的多場變量軸對稱元,它們代表了此學科的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書依照作者見解,以變分原理為綱,將散見于浩繁文獻中的軸對稱元,分類梳理為六大類74種單元,詳細闡述了各種單元建立所依據的基本原理、單元列式、單剛導出、斂散分析與數值算例,以利于讀者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發現。本書展示了軸對稱元理論的完備性與創新性以及應用的靈活性與適用性。
內容簡介
書系統介紹作者及其研究團隊30多年來所建立的一系列具有優良性質的新型特殊多場變量有限元。這些元以其精度高、計算量少、既適用于各向同性材料也適用于各向異性材料、可方便快捷地分析多種復雜邊界條件下多類槽孔的三維應力等突出優點,反映了有限元學科在解決應力集中等問題的前沿性進展,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
這些特殊元不僅為一直難以解決的多類槽孔三維應力集中及多類曲面附近的三維應力分析,提供了新的計算方法;也為目前難以破解的槽孔層板破壞機理,展示了新的探討途徑。
作者建立的單元程序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 FEABL 程序(及其扼要說明)(見附錄C)可從下載,讀者可直接用它們求解多類槽孔及曲面附近的三維應力分布。同時,也可以通過當前通用程序所開窗口,將這些雜交應力元的單元程序與位移元通用程序連接,進行求解。
程京
清華大學醫學院講席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生物信息、精準醫療、大數據技術在醫學預測學的應用,重點闡述了蛋白質組學、質譜技術、糖基檢測等在醫學預測學中應用。和醫學預測學的數據處理方法等。包括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遺傳代謝病篩查、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預測、藥物代謝基因檢測、腸道微生態與疾病、腫瘤基因檢測與預測、中醫疾病預測的理論與實踐及中醫醫學預測學等。內容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本期編輯: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