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當中國決定對鎵和鍺進行出口管制之前,美歐一直把中國的好意不當回事。據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日前表示,中方已預先對美歐通報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現在,中國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基于維護國家利益,合情合理。不過,中國的舉措打疼了美日韓歐等,而且在耶倫訪問中國之前,此舉被認為是給美國送去的一份“大禮”。
目前,美日韓各方都在與中方積極溝通,希望繼續獲得穩定的鎵和鍺材料。尤其是韓國、日本和臺灣嚴重依賴于芯片,中國的決策,將沖擊他們的半導體產業。英國《金融時報》稱,世界各大企業應對中美關系進行研究。
鎵是生產芯片半導體的重要金屬,用于制造手機、高性能計算機和醫療器械等。鍺用于電子設備、太陽能電池和光纖等產品。目前,中國控制全球98%的鎵產量,控制全球鍺68%的產量。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日韓,都無法脫離中國供應鏈。
事實上,中國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美歐之所以敏感,是因為他們需要鎵、鍺來制造高科技武器裝備。他們擔心,中國會利用管制鎵、鍺從而限制西方獲得高科技武器,削弱西方的軍事優勢。
美國五角大樓智庫專家邁克爾·馬盧夫表示,雖然美國從中國進口如此多的稀有金屬,但要完全取代那些供應線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美國此前通過限制出口半導體和芯片試圖把中國擠出高科技賽道,但美國低估了中國反制單邊制裁,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
在邁克爾看來,稀有金屬對軍事生產很重要,如果讓中國人控制材料出口,那將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所以,邁克爾認為,有必要開發本國的稀土金屬等資源,積極尋找替代來源,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不過,美國雖然自身擁有巨大的稀有金屬儲備,但想要開發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國稀土儲量占到世界儲量的38%,美國稀土儲量占全球儲量的10%,表面上美國儲量不少。但要開采加工稀土需要過硬的產業鏈,我國在這方面建立了完善的開采加工產業鏈,任何國家想要開采稀土離不開中國企業的技術支持參與,即便美國投入資金支持發展稀土產業鏈,但那需要很多時間,不是一兩年就能形成的。目前,世界發達國家都在積極儲備稀有金屬材料,一旦發生戰爭的話,稀有金屬材料將決定各國能否造出高科技裝備,能否取得現代戰爭勝利。
美國當然不會花費時間對打造產業鏈,美國只想著坐享其成,對美國來說,直接制裁和打壓他國,比建造產業鏈來的更實在。中國除鎵、鍺之外,還有其他稀土材料,如果中國擴大其他稀土材料的出口管制,美國又將如何應對?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美國應積極釋放誠意與中國緩和關系,才是明智之舉